監控量測主要內容
一. 監控量測項目、斷面及測點數量 根據隧道工程施工技術規范,確定了隧道施工過程中監測的項目、斷面數量及測點數量。不同級別圍巖段內布設初期支護變形測試斷面的間距:Ⅴ級圍巖地段的斷面間距為5~10m,Ⅳ級圍巖地段的斷面間距為10~20m,Ⅱ~Ⅲ級圍巖地段的斷面間距為20~30m。
二.監控量測實施
1.監控量測儀器設備及精度要求 根據隧道工程要求和合同內容,擬定現場監測采用的儀器設備及精度要求,例如: DS32型水準儀(精度要求+0.1mm),收斂計(精度要求+0.01mm), DS32型水準儀、銦鋼尺(精度要求+0.1mm)。
2.監控量測頻率
根據隧道工程施工技術規范要求,為了確保隧道開挖期間的施工及周邊環境安全,達到監測目的,依據技規要求及工程經驗,擬定監測項目的監測頻率,如:開挖 面距量測斷面前后<2B時,1~2次/天,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<5B時;1次/2天,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>5B時,1次/周,3個月以后2~3次/月(其中B表示隧道開挖寬度)。
3.監控量測控制標準和預警標準 根據隧道工程設計文件及招標文件要求,監測中應及時對各種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,判斷其穩定性及發展趨勢,并及時反饋到施工中。依據技規要求及以往工程經驗,確定采用以下二種方法在監測中進行控制和預警。
(1)根據監測物理量的最大值或回歸預測最大值
(2)根據監測物理量變化時態曲線的形態
當變化速率不斷下降時(du2/d2t<0),表明圍巖趨于穩定狀態;
當變化速率保持不變時(du2/d2t =0),表明圍巖不穩定,應考慮加強支護;
當變化速率不斷上升時(du2/d2t>0),表示圍巖進入危險狀態,必須立即停止開挖,加強支護。
4.5 監控量測方法
4.5.1 隧道監測項目測點埋設及觀測方法
(1)初期支護收斂變形監測
隧道變形初期支護測試斷面必須盡量靠近開挖工作面,但太近會造成開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壞測樁,太遠又會漏掉該測試斷面開挖后的變位值。變形測點應距開挖面2m的范圍內盡快埋設;但根據以往隧道變形測試經驗,變形測點埋設在相距1.0~1.5倍開挖循環進尺的斷面上較為適宜。初次讀數應保證爆破后24h內或下一次爆破前測讀。
測點埋設時,在隧道左邊墻和右邊墻部位分別埋設測樁(測樁埋設深度約15cm,鉆孔直徑約20cm,用早強錨固劑固定,測樁設置保護罩),并進行初始讀數。監測儀器采用隧道收斂計(SGS-1)。監測方法采用精度較高的水平基線測試方法,并進行溫度修正。
(2)初期支護拱頂下沉監測
拱頂下沉測點與收斂變形測點布置在同一斷面上。
測點埋設時,在隧道拱頂部位埋設1個帶掛鉤的測樁(測樁埋設深度約15cm,鉆孔直徑約20cm,用早強錨固劑固定),并進行初始讀數。監測儀器采用水準儀和水準尺。監測方法采用水準抄平方法,基準點分別設置在洞內和洞外(用于校核),視線長度一般不大于30m,監測誤差控制在1.0mm以內(高程誤差0.7mm),必要時采用冗余觀測方法來提高監測精度。 在隧道所處陸域段,與隧道拱頂下沉及收斂變形測試斷面相應的里程上,要盡可能布置地表下沉測試斷面。